打击“高房价”靠市长不行,靠市场行吗?

文章来源: 新华博客
发布时间: 2013-07-15
责任编辑: 李振峰
放大缩小

文/金笔头

    日前,新华网披露说,从长期来看一线城市房价可能还会上涨,北京未来四环以内的房价会超过每平米10万元,因为刚性需求的存在决定了房价难降。(《发展论坛》2013年7月14日)

    每平米10万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有“砖家”分析说,如果将这一房价与东京、纽约、中国香港相比,算是低的。可“砖家”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你咋不拿中国人的收入与这些国际大都市的人比较呢?其实,国际上判断房价是否合理早有通行的标准───房价收入比,就是一套住房的价格不能超一个家庭年收入的4至六倍。如果按照这一标淮换算,我不知道北京乃至全中国除了富人、名星、官员之外还能有多少人买得起房子。

    事实上,不仅是北京,全国各地房价都在不同程度的逆向上涨。这就引伸出一个问题:国家为了打击“高房价”,可谓是使出了“十八般武艺”,一会实行限购限贷限价,一会拿地方领导问责等,但房价为何终究没能逃脱“越调越涨”的魔咒?究其原因,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总结,有的说是“市长”不架势,因为在“土地财政”诱惑下,市长不可能与中央同舟共济打压房价;有的说是“药方”不够猛,如果抓紧出台房地产税也许就能降房价……这些说的或许都有点道理,更有甚者,把“高房价”直接归咎于各路精英涌向大都市导致刚性需求增加“惹”的“祸”,则有失公允。试问,世界上有哪几个大城市不是移民聚集形成的?况且,城市化、城镇化是今后中国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势在必行,势不可挡。

    愚以为,中国的“高房价”之所以下不来,最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这么多年的房地产调控思路出了大问题,从早期停止福利分房后不论青红皂白、不论收入高低将所有人一律赶往“市场”的决策就是十分错误的,到现在不顾市场规律一味动用各种行政手段打压房价同样是非常不明智的。而唯一正确的调控选向应当是:“市长”归市长,“市场”归市场。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说就是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而政府要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

    说白了,所谓“市长”归市长,就是各级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集中精力、财力和物力解决好穷人住房问题。我曾看过一个资料,说是香港600万人口中有60%以上的中产阶级和穷人的住房都是由政府负责提供,这是香港为何房价畸高但社会却比较稳定的根本原因。而我们现在正在着手建设的廉租房、经适房,别说60%,就是6%都未实现,而庞大“刚需族”又不可能长期按兵不动不买房;所谓“市场”归市长,就是在切实解决好穷人住房问题的前提下,索性放开房价,让商品房真正回归商品的属性,到那时,高房价自然不打自降,即便降不下来,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弄得怨声载道。

    当然,这种“路归路,桥归桥”式的房地产调控,需要的不仅是理念的更新,更需要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加快廉租房建设,而能否凝聚上下共识,恐怕才是我们各级党政领导面临的一大“考题”。

分享
  
会员登录 密码 匿名发表

条评论

点击查看其他评论
留言须知
|
版权与免责声明